首页 > 广芯微 > 关于我们 > 新闻集锦
广芯微发布2x520W单级拓扑并网型微型逆变器参考开发平台:打造光伏边缘智能控制新生态
发布人:广芯微 发布时间:2025/07/21

致力于高性能电力电子芯片与数字能源解决方案创新的——广芯微电子(广州)股份有限公司今日宣布,基于自主研发的UM3242F高性能工业实时微处理器芯片,成功开发出新一代2x520W并网型微型逆变器参考开发平台。该平台采用单级DAB拓扑形式,结合领先的EPS+谐振电流控制算法,实现97.04%峰值效率、99.8% MPPT追踪效率等突破性指标。该平台采用双通道520W并联架构,将预搭载控制算法的主芯片、多重安全防护、多模态电网适配及分布式能源协同控制能力集成于统一参考开发平台的解决方案中,为全球客户提供从芯片到系统的全栈式Turnkey开发路径,更宽的MPPT电压范围兼容24V/32V/柔性组件和全气候适应性,适用场景包括多朝向的别墅屋顶、带局部阴影的工商业屋顶以及阳台光伏系统。

1753059556600132.png

1753059590585281.png


据Wood Mackenzie预测,2025年全球微型逆变器市场规模将突破50亿美元,但行业仍面临四大技术瓶颈:

  1. 效率与成本失衡:传统方案依赖传统DSP,多采用双反激拓扑,效率难以提升,软开关实现困难;换用更新一代拓扑,控制法难度倍增,研发周期延长,每瓦成本成为市场竞争的最关键要素。

  2. 组件及电网适配能力不足:光伏组件推陈出新,旧的设计难以兼容;新兴市场电网波动频繁,部分产品缺乏动态调节能力。

  3. 通信方案整合耗时:作为分布式能源重要电力电子设备的微型逆变器,使用的通信方式具有多样性,包括WiFi/WiFi-mesh、Zigbee、Sub-GHz、RS484、PLC、以太网等,未来的趋势是场景化分层和融合通信,开发和整合通信方案也是一大挑战。

  4. 开发及认证周期冗长:从芯片选型到系统认证平均耗时超8个月,各个国家出台新的法案要求完整的保护功能和入网认证准备,大大制约产品上市与迭代速度。

针对上述挑战,广芯微电子凭借在电力电子控制领域多年技术积累,采用自研的UM3242F工业实时微处理器芯片,通过架构创新与算法下沉,打造"芯片-系统-生态"三位一体的2x520W单级拓扑并网型微型逆变器参考开发平台。

1753059648708811.png

该开发平台有如下几个特点:

1. 自主核芯与更高效率

  • 更高效率:本平台采用单级DABDual Active Bridge)谐振拓扑架构,结合自主开发的EPS(Enhanced Phase Shift)控制与谐振控制算法,在22V~60V超宽直流输入电压范围内实现更宽范围的软开关运行相比传统方案,开关损耗降低40%,系统峰值效率高达97.04%,最大化提升光伏发电收益。采用自研主控芯片与变压器设计,精简外围器件,板级BOM成本降低30%。

1753059696949983.png


  • 精准追踪: 2路独立MPPT计算,在动态光照条件下每路MPPT(最大功率点跟踪)效率超过99.8%,提升了动态阴影追踪能力确保进一步降低光伏组件能量转换损耗。

1753059740548314.png


  • 极致静待:夜间待机功耗低于50mW,显著降低系统无谓损耗,消除夜间零电量偷跑风险。

  • 纯净并网:功率因数>99%(支持±85%动态调整,适应弱电网无功补偿需求),电流总谐波失真(THD<4%实测满载条件下,功率因素>0.999THDi2.37%,确保馈入电网的电能纯净、稳定。

1753059778642448.png

  • 更强兼容: DC侧单路最高18A输入电流适合550W以下180、182单面组件及60片和72片组件。AC侧单相交流输出220V,兼容50Hz/60Hz全球主流电网(欧洲50Hz vs 北美60Hz),避免频率失配导致逆变器脱网(如60Hz设备接入50Hz电网会触发保护)。

1753059827591268.png

2. 更强组件兼容性和发电量提升

  • 宽范围MPPT支持22V60V的宽范围MPPT工作电压晨昏弱光发电时间更长,兼容60/72/柔性组件降低备货与安装复杂度。更适应高纬度地区,抗低温过压能力提升10%,较行业常见30-55V的微逆系统,在弱光/阴影/低温场景可挽回 8%-15% 电量损失。

  • 两路独立输入:支持两路光伏输入系统设计更灵活,提升单点发电量。相比单路微逆,一拖2结构更适合多朝向屋顶:适配东西坡屋顶组件倾角差异,独立MPPT提升发电量22%;在局部阴影场景,例如农业光伏(大棚遮挡)或BIPV幕墙,避免单路系统阴影拖累整体输出,进一步提升总体发电量。

3. 完整功能与可靠保障

  • 坚如磐石:针对电网适应性难题平台支持50Hz/60Hz双频自动识别,可无缝适配全球主流电网频率标准。同时,通过THDi<4% 的电流谐波控制与>99%功率因数调节能力(±85%动态可调),有效保障电能质量与电网稳定性。提供高低压穿越(LVRT/HVRT)相关代码,助力客户产品满足欧标EN 50549电网强支撑要求,以确保电网波动时稳定运行不脱网。

1753059864357506.png

  • 本质安全:为应对复杂工况挑战该平台集成OCP过流保护、OVP过压保护、防反接设计、防孤岛检测等七重安全机制,助力客户快速通过IEC 61000-6-3 EMI Class B电磁兼容认证及IEC 61000-4-5防浪涌三级测试,满足工业级严苛环境应用需求。其自研散热结构与参考外壳设计,可在-40℃~+65℃极端温差下稳定运行。

1753059903886145.png

  • 无线通信:该参开发平台已经集成2种无线通信方式,方便客户快速构建数字化能源管理系统。1)标准WiFi通信模块,搭配商业无线路由器,适合家用场景;2)广芯微自研公里级无线收发器模块URM2680搭配Umiclink工业无线网关,适用于远距离场景或者大型工商业屋顶、农光互补、渔光项目以及高干扰环境。这里对该无线模块和无线网关作简要介绍。

关于Sub-GHz无线模块URM2680 

1753059938395966.png

无线通讯模块URM2680是基于广芯微另一款芯片UM2080F32芯片开发的Sub-GHz射频收发模块。采用(G)FSK, OOK调制方式,工作在315/433/868/915MHz ISM频段,支持灵活可设的数据包格式,支持自动应答和自动重发功能,支持跳频操作,支持FEC功能,具有高整合度、高抗干扰、高可靠性和低功耗等技术特点。

  • 工作频率:315/433/868/915MHz

  • 工作电压:1.8V~3.6V

  • 工作温度:-40°C ~105°C

  • 调制方式:(G)FSK, OOK

  • 数据率:0.1k ~ 300 kbps

  • 发射功率:-20dBm 至 +20dBm

  • 最高接收灵敏度:-130dBm@0.1Kbps

  • 通讯距离:1km(理想环境)

关于UMICLINK无线网关介绍

UMICLINK无线网络系统硬件部分包含无线网关与无线终端模组两部分,主处理器同样采用UM3242F,支持MQTT、HTTP等多种协议,单通道支持200个终端设备稳定通讯,并支持支持双通道上下行协议,网关内置RT-Thread开源操作系统,支持自动上传数据到服务器,支持OTA升级及SD卡升级,可扩展至双通道共400个终端节点稳定通讯。

网关硬件包含5V电源接口,DRM接口,百兆以太网接口,天线接口,复位按钮,恢复出厂参数按钮,LED指示灯等多个硬件接口,该设备支持以太网、Wi-Fi、4G三种上行联网方式,有一种方式可以联网即可实现服务器的连接。

1753059978862992.png

值得一提的是广芯微2x520W微逆平台和无线网关的核心控制单元均为自研高性能UM3242F实时微处理器。它采用ARM Cortex-M4F内核,主频高达240MHz,集成的高采样率ADCDAC、高速运算放大器与比较器及硬件坐标旋转计算加速器、丰富且高性能的PWM模块,可高效运行自研的DAB谐振控制自适应MPPT算法它具备丰富多样的外设与通信接口,内部详细资源如下图所示

1753060058511942.png

4、平台级价值:Turnkey方案加速光储新能源产品商业化进程

基于UM3242F的微型逆变器开发平台提供完整的"芯片+参考设计+认证支持"

  • 硬件层支持500W~4000W功率范围扩展,提供单路500W1000W、以及2x1000W参考设计;

  • 软件层提供可授权的光伏逆变控制库(含孤岛检测、MPPT、并网同步算法、高低压穿越等);

  • 技术支持配备本地化的技术支持团队,开发周期缩短至11周;

  • 认证支持预兼容IEC 61727UL 1741 SAIEEE 1547等全球主流标准,助力客户快速通过IEC 61000-6-3 EMI Class B电磁兼容认证及IEC 61000-4-5防浪涌三级测试。

1753060092249211.png

1753060127833191.png

附:作为广芯微光伏组件级平台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广芯微还推出600W组件级功率优化器参考设计平台、组件快速关断平台(满足Sunspec标准)、Umiclink Sub-GHz工业无线网关平台,详情请咨询当地销售。